返回

主公,你要支棱起来呀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56章 善战才能领军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到锅面上。

    扭头挤眉弄眼的厨子脸上满是汗水。

    所有的前景是衬托景深的昏暗,而昏暗就像幕布托起了飘荡的火光。

    让卫东知道,当时起码有十个摄影师在举着相机同时抓拍了一堆画面,然后从一两百张里面选出这一张。

    几乎每个场景都是被他们这样集团军作战完成。

    请问单兵摄影爱好者怎么比。

    其他的照片也尽是这类,老婆婆端着美食缺了牙的笑,年轻男女在烫火锅时舒坦得脸都皱成团,而且尽是在这种破巷子里。

    但报社负责美编的摄影主管就不认可这种风格:“我们已经在宣传广告上列出了范本,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,要展现改开第一线的热火朝天,战天斗地,不是吃吃喝喝,你要拿这个得铜奖我没话说,但金银奖绝对不能用这种类型。”

    让卫东本来没打算较真:“行吧,您再拿几张范本给我,回头我让摄影团队重新拍符合您意见的。”

    偏生这位又滑不留手:“这怎么能叫按照我的意见,我们是新闻媒体机构,代表着主流态度,如果我们在金银奖用了这种片面追求吃喝享乐的照片,将会极大的带动同类型思潮滑坡,全都追求享乐主义!”

    还特别把其他破巷子照片拿出来点评:“我不知道你这边的思路怎样,全都是破烂街巷,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,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?!不应该是崭新的面貌,高楼大厦吗,哪怕人物特写也应该是奋战在第一线的各行各业!”

    这个让卫东就不乐意听了。

    不

    当然他不会这么说,恰好看见何月梅正在严肃认真的记录,忽然想起个段子。

    就笑着站起来:“我们江州有句童谣,老太婆尖尖脚,火车来了跑不掉,请问这位老太婆姓什么?”

    正在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讨论工作的冀北帮,表情各异的报社十多人,十来个销售团队的人,甚至外围还坐了二三十位报社青年记者、各部分编辑一起参会的场面,瞬间全都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你在说什么?

    连唯一熟悉江州口音的沈翠月都愣住了,你这是说的什么?

    当然这句童谣她肯定也听过,后面还有咕噜咕噜滚下河,她差点唱出来了。

    但这什么意思?

    终于有人忍不住问:“你再说一遍?”

    就解题的血脉被唤醒那种。

    让卫东再念了遍,所有人不管在校大学生,还是五六十岁的新闻战线老干部都在冥思苦想。

    因为还是对这个改开小能手比较相信,知道他这话有目的。

    但真的没头脑。

    那个摄影记者头头皱眉: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

    让卫东没表情的抖包袱:“她姓何,因为小何才露尖尖角。”

    整个会议室如北风过境的呜呜呜安静了半秒,由某个女记者没忍住笑出声,开始了全场爆笑。

    没有见识过冷笑话的八四年同志们,笑得可欢了,有个老同志都不得不摸速效。

    摄影记者头头也笑:“你到底要说什么?”

    让卫东一本正经:“审题啊,联想能力啊,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什么,是巍峨雄壮的建筑,更是老百姓碗里的美味佳肴,甚至老百姓更关心我今天吃得好不好,穿得暖不暖,烟火气才是改革开放的最佳成果,这就是我表达的意思,审错了题,就像小脚,历史车轮的火车碾过时候,跑不掉咯。”

    让卫东高考作文还可以。

    更主要是来自后面四十年对国泰民安的理解方向,保证了他的审题绝对正确啊。

    这可是喊不管黑猫白猫,抓到老鼠才是好猫的时代。

    还在强调各种宏大叙事可不就是考公申论都搞错方向了吗。

    反正他这番解释让全场安静的同时,立刻引发了大学生们激动的鼓掌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就是当今大学生们最错位最痛苦的地方。

    让卫东却解释清楚了。

    记者们中间也有人忍不住鼓掌,冀北胶片厂的赶紧跟着鼓掌。

    让卫东想起段子,就有点收不住嘴:“再试试,狗会汪汪叫,猫会喵喵叫,请问鸡会什么?”

    又全场安静,认真想,有人试着咯咯哒?

    旁边人说不是,那是母鸡下蛋,应该是喔喔喔……

    结果让卫东说:“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。”

    这回居然没有爆笑全场,大家都感到深刻深思!

    让卫东同志这话很有含义!

    所以全场报以超级热烈的掌声!

    这两个看似相声包袱的笑话,恰到好处的隐喻暗喻了很多东西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年头所有关于改开的争论,都得引经据典,北乔峰上台冀北造纸厂贴大报讲了一大堆,尤启立在里面也要写论述。

    大家都有各种言论可以依据辩论。

    但从未见过有人用这样笑翻所有人的方式说服对方。

    连老同志都觉得这个小年

第156章 善战才能领军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